澳门卫视 澳门新闻局(编辑 刘继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教授再创科学研究佳绩。最近,该学院助理教授王雅凡博士的科研成果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刊登。《分子细胞》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属于《细胞Cell》期刊家族,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最具权威及拥有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发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现。 王雅凡多年从事有关核转录因子NF-kappaB (kB) 家族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机制和相关分子的机理研究;此核转录因子家族通过调控先天与获得性免疫、炎症、细胞存活与增殖而对免疫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雅凡此次发表的论文题目为“Bcl3 Phosphorylation by Akt, Erk2, and IKK Is Required for Its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Akt, Erk2, 和IKK磷酸化Bcl3是Bcl3行使其转录活性的关键步骤),刊载于《分子细胞》第 67 期。致癌蛋白质Bcl3为NF-kB特异的转录共调节因子。近25年来的研究显示,Bcl3的异常活性会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同时Bcl3以磷酸化蛋白质的形式亦存在于多种癌细胞中,例如:乳腺癌、大肠癌、肺癌等。然而,对于在分子层面上其磷酸化是如何被调控以及在基因调控路径上的整合所知甚少。本研究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Bcl3如何透过磷酸化去发挥一个转录共调节因子的功能。透过找出27个磷酸化位点,本次研究发现,要使Bcl3协同NF-kB并具有转录调节功能,至少3个位点必须被磷酸化。此外,Akt、Erk2和IKK是催化这些磷酸化的激酶。此研究为NF-kB活化的信号通路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同时揭示 PI3K-Akt与MAP信号通路仅通过Bcl3便可直接活化NF-kB。透过建立这三个相互关联的信号传导通路在NF-kB活化上的联动机制,有可能为今后治疗多种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例如: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生成和多种癌症等 。 王雅凡是澳门回归之后培养出来的本土科研人员,她毕业于澳门培正中学,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获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为响应特区政府人才发展计划,于2015年9月加入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回澳后,她开展多项科研工作并参与培养新一代科研人员,目标为协助提升本地生物和健康科学领域的整体水平出力。王雅凡亦积极参与本澳科普活动,包括到中学授课和设计为中学生而设的科学夏令营,这些活动都令更多本澳中学生可亲身接触和了解大学的学习环境,获益良多。 王雅凡从事的此研究项目获澳门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