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Macao GlobalNews Help Mobile version
China China World Culture BuddhismNews

成都市2017“一号文件”发布——改革人才培养 实现创新发展

Source:澳门卫视 Author:李桦君 人气: Release Time:2017-02-15
Summary:澳门卫视西部机构成都报道 (编辑李桦君)2月15日下午,2017年市委一号文件成都人才36条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发布会上,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良钰、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澳门卫视西部机构成都报道
(编辑 李桦君)   2月15日下午,“2017年市委“一号文件”——“成都人才36条”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发布会上,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良钰、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严晖、成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程桦,分别就“成都人才36条”的主要内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开发路径、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并回答记者提问。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在会上发言
    会上,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就“成都人才36条”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记者了解,主要内容包括七个目标:一、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构建市场化的人才服务体系;二、海外人才就业创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引才机制更加积极开放灵活,聚全球英才而用之;三、人才培养机制更具国际水准,“引进来”聚集国际师资,“走出去”培养国际人才;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凸显知识价值建立《高层次人才名优产品目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五、“自主评价+业内评价+市场评价”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探索人才举荐制度;六、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七、“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营造宜业宜商宜居环境。
    彭崇实表示,“成都人才36条”的出台,是继2016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成都人才新政十条”之后,成都市出台的又一重大人才纲领性文件,对未来成都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成都人才事业实现了从“政策创新”到“体制机制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成都人才36条”的发布,进一步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良钰对深入贯彻实施“成都人才36条”,着力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一、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松绑”;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筑巢引凤”加速聚集人才;三、扩大国际化视野,科技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四、优化创新人才服务,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严晖在会上发言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严晖介绍,在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方面,成都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力争到2020年,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让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充分激发和释放。
    在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改革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覆盖产业领域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完善的职业教育工作新机制。重点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企校合作等方式,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模式。  
    在创新公共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将按照《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方案》、《四川省、成都市共同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可行性报告》建设要求及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引进、培养、评价、流动等改革创新,着眼产业园硬件建设、软件升级和引企入驻等任务,全方位推进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工作,打造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2017年将重点推出支持中国境内高校外国留学生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直接留蓉就业和统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审批管理工作。
    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上,支持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深化高校科研院所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关于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用人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支持高校院所自主实施招聘引才、专项引才和精准引才;实行高校院所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科技人员“双通道”晋升机制;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双肩挑”;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院所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联合聘用机制,实现人才共享、产研结合、协同创新;完善流动科技人员社保转接制度,保证在岗、离岗、辞聘等情况下科技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的接续。全面激活高校科研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成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程桦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成都人才36条》的出台,为推动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提供了重大机遇,既充分发挥了金融服务全市人才建设的支撑作用,又大大加速了西部金融人才高地建设进程。文件的出台,将促使我们金融部门搭建资本服务成都经济的发展平台,汇聚资本创富、资本兴蓉的创业资源,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完善人才金融服务。二是实施经济证券化行动计划2.0,助力人才创新创业。三是完善金融人才政策,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对于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而言,人才既是人力基础,更是智力保障。
(澳门卫视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Editor:李桦君
HomePage | Macao | GlobalNews | Help

 PC version |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