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Macao GlobalNews VideoCH MSTV Live Picture Help Mobile version
China China World Culture Sports BuddhismNews Trave Movie&TV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 成都迈向“双城”时代

Source:澳门卫视 Author:李桦君 人气: Release Time:2017-07-06
Summary:澳门卫视 成都报道 (记者 李桦君)7月5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政府办公区召开,在会上就提升城市目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进一步解读了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空间


新闻发布会现场
澳门卫视 成都报道(记者 李桦君)7月5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政府办公区召开,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瑛、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羽、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施跃华、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陈顺治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新闻发布会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蒋蔚炜主持。澳门卫视记者受邀到现场采访报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澳门卫视记者了解,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定重塑城市经济地理,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起步,推动城市发展战略调整。成都将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对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进行优化调整,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蓝图和路径遵循。

修编城市总体规划
夯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基础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瑛在会上发言
       据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介绍,201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本轮总规修编的年限至2040年,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提升城市目标、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
       新总规确定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职能为“五中心一枢纽”,包括西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调整中心城区范围。将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将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龙门山、龙泉山、成都城市片区)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中心城区、龙泉山东侧现代产业新城),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
       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将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功能在全域统筹布局,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功能体系。
优化城市环境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针对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配套不足、城市活力缺失、文化彰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措施,包括开展全域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风貌和空间形态结构;规划“8+X”条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战略
引导市域空间差异化协调发展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羽在会上发言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是调整城镇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的基本方法。
“东进”:作为全域发展格局中的国际门户、产业新城和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主要包括简阳市、金堂县、龙泉驿区部分区域以及青白江区和天府新区龙泉山部分。
       “东进”区域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在空间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简阳城区等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发、集群发展,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
 
“南拓”: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主要包括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双流、新津等区域。
       “南拓”区域将以“全域规划”理念为重心,对天府新区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系统优化,将天府新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经济成长区和高品质城市新区。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
 
“西控”:是打牢城市生态本底、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涉及都江堰、郫都、温江、崇州、大邑、彭州、邛崃、蒲江及高新西区等9个区(市)县。
       “西控”区域将提高产业门槛,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重在以控促优,保护自然文化景观,提升西部生态功能,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能级。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要保持城市的特性,形成城市更新示范区,工业发展转型区,主要涵盖新都、青白江、彭州等北部城区。
       “北改”区域重点针对“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强化门户枢纽、区域协同、健全交通、彰显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规划优化和提升策略。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突出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中优”:核心是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保持和彰显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区域从绕城高速以内扩展到规划的五环路以内,包括现有中心城区五城区,涉及龙泉驿区、郫都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天府新区及高新区。
       “中优”区域将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极核功能、优化提升城市业态,发展商业中心、总部中心、文创中心,形成高端服务集聚区,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市民的归属感。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实施园区提升计划,一般性制造业逐步疏解,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持总部管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以更高标准和水平发展工业。
 
精准规划
加强城市规划引领发展作用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施跃华在会上发言
精准规划产业新城
       坚持“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的理念,按照“产、城、人一体化”方式,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空间规划,在全市统筹规划66个产业新城。分类明确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导向、建设标准、配套设施和风貌特色指引。据介绍,未来五年,成都市将集中力量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
全面开展城市设计
       优化完善成都市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形态格局,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明确城市天际线控制和城市色彩特征,精心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文化景观。

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陈顺治在会上发言
完善城市公共配套
       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一轴两山三环七道”,将绿道系统与慢行系统有机衔接,串联沿线的城市森林公园、历史遗迹、农业产业园及特色镇,充分体现“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原则。推进小游园、微绿地规划建设工作,建设一批体现成都历史文化特色、展现现代城市风貌的小游园、微绿地。
 
       着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成都市将按照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三大原则启动教育、体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类专项规划的评估优化工作。一方面高品质建设一批城市重大功能性设施,建设奥体中心、国际足球中心、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音乐坊等一批高标准的文体功能设施。另一方面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全市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按照构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慢行系统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绿色公交体系的目标,开展了轨道线网规划修编、慢行系统规划、快速公交规划等工作。
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环境。
       成都已经提出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正在大力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成都将迎来“双城”时代。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必须切实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充分挥发辐射带动引领作用,着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成渝城市群相向发展,为国家战略提供坚实支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整理)
(澳门卫视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Editor:李桦君
HomePage | Macao | GlobalNews | VideoCH | MSTV Live | Picture | Help

 PC version |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