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卫视 重庆日报讯(编辑 枫杨)9月14日,2017重庆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重庆新闻传媒中心报告厅举行,来自高校与区县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发展”为主题,为重庆的文创之路建言献策。
文化产业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但文化产业究竟是什么,全世界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在昨日的论坛上,西南大学教授秦启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普遍来说,人们喜欢将文化产业理解为演出、展览、出版等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但这样理解比较狭隘。”秦启文表示,未来的产业只要有突出特色,就可以算作文化产业,比如苹果手机集工业、服务等为一体,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所以,文化产业的前景是无限的,未来一、二、三产业都可能成为文化产业。”
重庆的文化产业发展如何?秦启文认为,我市文化产业已经从初级阶段进入了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65亿元增至2016年的615亿元,列西部第3位、全国第4位。
“提到重庆的文化产业,不能不提到由重报集团牵头的文博会。” 沙坪坝区文化委主任、旅游局局长李波说,重庆文博会已成功举办了5届,参观人次从第一届的20余万到第五届的50余万,成为文化产业内外交流交融交易的平台,“奠定了重庆文化产业的行业地位。”
创新
“这两年我们的创意产业园区方兴未艾,南岸区N18项目、川美虎溪公社、沙磁巷等不断涌现,虽然园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往里面装什么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文创产业园的“热”现象,李波也提出了自己的“冷”思考,他表示,目前我市文创企业虽然多,但缺乏龙头企业。
“模仿是死路,创新才是正道。”李波介绍,基于这个理念,沙坪坝区成立了重庆市首家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将工业智能产品与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目前,研发中心已研发出9大类20多种新型文创旅游商品。
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也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也是产品之间拉开差距的一大因素。江津区白沙镇人大主席曾祥敏以当地酒业“江小白”为例,介绍了“互联网+”的文创经验。
近年来,“江小白”成功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和消费升级,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酒桌。在互联网创业热潮之中,“江小白”以文艺的广告语和网络互动深入年轻人的心,同时,通过在热播剧《好先生》、电影《火锅英雄》中的植入走红,成为最红的小酒品牌之一。
“江小白已成为全国营销策划的经典案例。在它的带动下,一大批影视、文学等创意型产业也不断聚集其所在的江津白沙镇,文化产业项目得到蓬勃发展。”曾祥敏说。
传统文化
在昨日的论坛上,不少专家也将目光聚焦在传统文化上,讨论在文创路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渝中区作协主席阿蛮表示,作为巴蜀传统文化,重庆蜀绣的文创路就走得颇为艰难。“重庆蜀绣别出心裁,且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刺绣大师和年轻传承人,但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门面里进行作坊式的生产,没有形成大的市场。”他建议,相关部门应立法保护,宣传引导,为蜀绣搭建平台,支持传承人进行生产性保护。
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川则分享了当地以农民版画产业为龙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他介绍,当地以“版画+”业态为支撑,带动版画产业蓬勃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包括版画培训、生产、营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100多家版画特色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打造了多处版画餐厅、版画民宿等。
“围绕顶层设计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十分重要。”重庆泽胜文化旅游集团副总裁任建华介绍,为浓缩百年老重庆的历史,两江国际影视城还原了百年老重庆的建筑、地标、风俗等城市记忆,在给游客一种“老重庆生活方式”的同时,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他们眼里的文博会
重庆文博会已经连续举办5届,规模越来越大,客商越来越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专家眼里,重庆文博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
秦启文(西南大学教授)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博会具有引领和启蒙的作用。文博会的重点在于“博”,在这一方面,重庆文博会一届比一届做得好。未来,还可以拓宽平台,比如在线上、线下打造更多活动。
![]() 朱川(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重庆文博会集合了全市的优秀文创产品,调动了各区县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向全国展示重庆文创的魅力。为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细分的市场。
![]()
李波(沙坪坝区文化委主任、旅游局局长)
重庆文博会在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时,悄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各区县都带来了当地的特色产品,这实际上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体现。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对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重庆文博会不仅是一个平台,也成为了一片土壤。
![]()
阿蛮(渝中区作协主席)
重庆文博会对文化产品,尤其是非遗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以蜀绣为例,一位叫刘熙贵的男刺绣师,在来文博会之前连工作室都没有,在文博会上展示后,订单不断,后来在洪崖洞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
任建华(重庆泽胜文化旅游集团副总裁)
重庆有很多文化资源,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利用得不太好。重庆文博会在无形中起到了一种梳理的作用,让文化产品的上游与下游连接起来,为从业者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
曾祥敏(江津区白沙镇人大主席)
艺术、文化、科技、非遗……重庆文博会让更多人看到了传统文化与产业的结合,让我们看到文化领域的延展性与可能性,感受到重庆文创的巨大魅力。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