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熊貓寶寶命名啦!——都江堰市大熊貓全球征名活動啟動
都江熊貓初長成 養在青城等你來
綠色涌簇都江堰西街(攝影:何勃)
澳門衞視 亞太通訊社 都江堰消息(編輯 楓楊)2018年7月24日上午,在群山環抱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道教發源地青城山腳下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貓樂園),由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聯合發起的為2017年出生的四隻大熊貓寶寶全球征名活動在眾多「貓粉」的見證下正式啟動。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攝影:何勃)
「貓粉」集合啦!請為它們取個名
本次公開徵名的四隻大熊貓寶寶都是2017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熊貓幼兒園的糰子成員。雖然它們從小在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但是卻有着各自獨特的性格特點,或活潑調皮、或安靜沉穩……重點是它們還沒有名字:
![]()
妃妃仔(攝影:何勃)
妃妃仔—性格活潑可愛,喜歡在泥地里打滾玩耍,常常把自己弄得臟髒的,是一隻功夫熊貓,像是在練太極;
![]()
翠翠仔
翠翠仔—生性安靜、乖巧,不爭不搶,安靜淡然,用時下比較流行的語言說,它是一隻很「佛系」的熊貓寶寶;
![]()
閩閩仔
閩閩仔—活潑好動,不畏艱難,喜歡爬樹,並且樂此不疲,是一隻勇攀高峰的「進擊小超熊」;
![]()
格格仔(攝影:何勃)
格格仔—調皮可愛,心裏彷彿永遠裝着詩和遠方,一心想躍出居住地,去外面看看。
據了解,本次主辦方將從全球網友發來的名字中,甄選出20個有意義、又好聽的名字,進行全網公開投票,最終得票率最高的前4個名字將被用作「四小隻」的正式命名。據介紹,符合都江堰文化內涵、人文特質的命名更容易被採納。
福利多多!重重好禮滾滾來
記者了解到,本次都江堰市大熊貓全球征名活動將分為征名、投票、命名等階段,將持續近一個月時間。過程中,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將為參與胖達征名活動的幸運網友送上多重好禮。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熊貓樂園」)
一重好禮:暢遊青城山-都江堰,縱享世界文化遺產。免費遊覽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景區。
二重好禮:科普教堂長知識,福氣滾滾帶回家。100名幸運網友參加「命名使者看熊貓」,免費遊覽熊貓樂園,專家科普胖達的知識。網友們還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熊貓。
都江堰「熊貓樂園」辦公樓
三重好禮:愛心認領熊貓口糧。熊貓樂園將以這100網友的名義認領愛心竹子,並替網友們養護竹林。
四重好禮:邀請互動網友深入到都江堰市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同時也是野生大熊貓的家園),參與「生態守護」、「科學研究」、「野外生存」等挑戰活動。
群山環抱,大熊貓是這裏的「土著居民」
都江堰市是全國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和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兩處獨立世界遺產的城市。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中國野生大熊貓數量為1864隻,從北往南跨越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六大山系,其中84.4%以上分佈在四川。從地理位置上講,都江堰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與青藏高原龍門山的過渡地帶,能夠聯通大熊貓岷山種群和邛崍山種群之間的隔閡,能起到類似橋樑的作用,有效防止「近親繁殖」。
都江堰「熊貓樂園」大熊貓醫院
目前,在都江堰市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生活着14隻野生大熊貓,億萬年來,這裏一直是大熊貓的樂土。
「大咖」雲集,共同致力大熊貓科研保護
記者了解到,中國的大熊貓科研機構有三個,分別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是全世界一流的大熊貓保護和科研機構,其管理中心就在都江堰市,其下設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貓樂園」),不僅承擔著全球最大的「熊貓養老院」工作,還是開展大熊貓國際、國內交流合作的主陣地,大熊貓國家公園重點實驗室也落戶於此,這裏常年生活着30餘只大熊貓。同時,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所屬的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貓谷」也位於都江堰市玉堂鎮。該中心是以大熊貓「野化放歸」為目的的研究基地,致力於大熊貓野放研究、搭建大熊貓回歸山林之路,目前常年保持圈養大熊貓10餘只。
![]()
都江堰熊貓谷
時光荏苒,都江堰和大熊貓的不解之緣
都江堰市的大熊貓文化淵源歷來深厚,早在1953年,一隻野外大熊貓在都江堰市玉堂鎮被發現,並救護至成都動物園斧頭山飼養場(即現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前身),該熊貓亦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隻被救護的活體大熊貓,開啟了我國野外大熊貓救護之路。位於都江堰市龍池鎮的熊貓保護實驗站是中國第一個熊貓實驗站,曾多次觀測到野生大熊貓出入蹤跡。
都江堰「熊貓樂園」科研中心
2000年,一隻飢餓的野生大熊貓闖進本地農戶家中,恰逢都江堰市申遺年,因而被命名為「遺寶」,是都江堰、青城山申報世界文化雙遺產的形象代言。
![]()
「盛林1號」在都江堰市放歸
2005年7月16日,有記載以來首個進城的野外大熊貓「盛林1號」在都江堰市區內引起眾人圍觀,開啟了我國野化放歸監測之路,在大熊貓保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熊貓之都」,打造大熊貓的生態家園
2017年4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印發,都江堰市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國家公園規劃片區的門戶和中心地位。2018年3月6日,四川省正式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戰略合作項目」,都江堰市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了簽約儀式。
都江堰「熊貓樂園」公眾教育中心
2018年6月1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落戶都江堰市,這一國家級實驗室不僅能夠加強對大熊貓的保護,也能促進本區域珍稀和特有野生動物的保護。
![]()
大熊貓國家實驗室揭牌
2018年7月14日,成都舉行「熊貓之都」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國際諮詢答疑會,現場公布了「熊貓之都」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包括成都市北湖片區、都江堰片區和龍泉山片區三個區域,其中都江堰片區(約23平方公里)位於都江堰市濱江新區的西南側、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之間,與大熊貓國家公園最近直線距離約3.5公里,側重於動物野化放歸研究、野化訓練與放養,以及熊貓特色高端生態旅遊體驗、國際大熊貓主題娛樂度假等。
![]()
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攝影:韓文忠)
創建於227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如詩如畫的青城山孕育出博大精深的1800多年道教文化。作為集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和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於一身的成都都江堰市,擁有多個享譽中外的旅遊品牌,如今,都江堰市將依託境內兩大大熊貓基地和保存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積極打造大熊貓城市品牌,推動都江堰市人、山、水、道、熊貓在這座城市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
(澳門衞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