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衛視 成都消息(編輯 楓楊)記者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2018年,成都市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全面對錶堅定貫徹新思想新理念,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全面落實年」工作主題,進一步確立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目標和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四大戰略定位」,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成都市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據成都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有關負責人介紹,經四川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審定,2018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42.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下同),高於全國1.4個百分點,與四川省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22.59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6516.19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8303.99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為3.4:42.5:54.1。
一、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出台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效能社會治理體系、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三個改革攻堅計劃」,推動發展方式深入變革,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稅務系統組織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24.2億元,增長9.4%。其中稅收收入1067.8億元,增長15.1%,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提高至75%。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單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為近6年最大降幅,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下降8.2%。堅定不移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出台「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5條」,建立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務體系,新登記民營企業18.4萬家,增長27.3%,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比重為50.4%。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落實到位,90%以上審批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取消(停徵)減免行政事業性收入和政府性基金14項,共15.3億元。補短板領域持續發力,成都市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同比增長10.0%,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7.5%。其中,交通咻敗?}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33.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31.2%,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增長18.4%。
二、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着力重塑城市產業經濟地理,以高質量發展為取向,大力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規劃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和28個產業生態圈,構建以五大先進制造業、五大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高於全國、四川省2.3、0.2個百分點,工業對成都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7.1%,拉動經濟增長3.0個百分點。37個行業大類中30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81.1%,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煙草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3%、18.4%、14.9%。成都市30戶工業重點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4.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5.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1.2%。
現代服務業支撐增強,增加值增長9.0%,對成都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3%,拉動經濟增長4.9個百分點。其中,生活性服務業穩步增長,住宿餐飲業增長13.7%。金融業規模不斷擴大,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持續增強,成功爭取泛美開發銀行2019年第60屆年會在成都召開,成功承辦亞信金融峰會,新獲批組建益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7826億元和32637億元,分別增長5.7%和11.3%。「三城三都」加快建設,文旅產業加快發展,接待遊客2.4億人次,增長15.8%;實現旅遊總收入3712.6億元,增長22.4%。會展經濟持續繁榮,實現會展總收入1091.9億元,增長17.2%。現代物流功能提升,完成全社會咻斂傊苻D量532.4億噸公里,增長13.3%;快遞業務量增長26.6%,業務收入增長31.0%。
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五項重點改革」「七大共享平台」。落地開工鄉村振興項目490個,完成投資600億元。農業生產穩定,糧食播種總產量230.3萬噸,下降0.7%;油料產量37.3萬噸,增長1.1%;蔬菜產量544.1萬噸,增長7.1%。生豬出欄574.3萬頭。深化6個現代農業產業功能區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43萬畝。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加快,適度規模經營率達65.3%。推進農商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總收入達393.9億元,增長21.5%;農產品電子商務零售交易額87.8億元,增長46.3%。
三、新動能培育成效明顯
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動制度改革落地落實,持續增強創新內生動力,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縱深推進,國務院在全國複製推廣的36項全面創新改革經驗中9項由成都探索形成。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2%,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2件,增長15.8%。市場主體快速湧現,新增市場主體54.1萬戶,增長12.8%。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產值突破1萬億元。新增上市企業11家,為歷史最好成績。A股新增數量居全國城市第四、副省級城市第二、中西部第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紮實推動,成功舉辦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活動,新建成創新創業載體36家,面積51萬平方米。人才新政成效明顯,深入實施「人才新政12條」,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4人,人才新政累計吸引超過26萬名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大力推動城市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城市重點區域加快發展,「東進」區域投資增長14.9%,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投資增長12.4%。
啟動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和「雙百工程」,新經濟成為增長新引擎。新經濟企業加快培育,新增新經濟企業4.1萬家,培育新增獨角獸企業4家。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1-11月,規上信息消費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2.7%、12.7%、12.6%和12.1%。新興產品保持較快增長,太陽能電池、民用無人機、工業機械人、半導體分立器分別增長110.1%、23.2%、21.6%、10.9%。新業態銷售快速增長,成都市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669.5億元,增長29.4%。國際消費城市建設有力,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01.8億元,增長10.0%,新增落戶200家首店,全球80%以上知名品牌入駐成都。
四、全面開放格局加快形成
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高水平打造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開放高地,推動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雙向開放合作有效提升,對外貿易持續繁榮,實現進出口總額4983.2億元,增長26.4%。其中,出口總額2746.9億元,增長33.0%。持續提升自貿區建設水平,外商直接投資26.9億美元(商務部口徑統計),增長44.1%;外商投資實際到位76.3億美元,增長17.5%。對外交往不斷深入,獲准實施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17個國家獲批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友好合作關係城市93個。國際影響大幅提升,舉辦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全球孔子學院大會等重大國際活動,落戶世界500強企業達285家,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29位至全球第71位,躍升至Beta+級。
開放通道不斷拓展,加快構建「陸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立體大通道體系,保持全球通達性領先地位。開通航線355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數量114條,居中西部地區第一。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295.1萬人次,成為我國內地第四個、中西部首個躋身全球「5000萬級機場俱樂部」的成員。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流量599.8萬人次,增長11.0%,其中入境流量287.9萬人次,增長10.6%。國際班列境外站點數拓展至24個,全年累計開行2619列,增長158.8%,連續三年領跑全國,綜合重載率77.4%,較上年提升10.7個百分點。國內「蓉歐+」互聯互通直達班列覆蓋沿海、沿邊城市14個。
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全面落實省委治蜀興川新戰略部署,積極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自覺肩負「主幹」城市責任擔當,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與20個市(州)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開展「成都企業市州行」活動,累計參加企業480家,達成部門間、區縣間合作協議95個,簽署投資協議183個,總投資932.1億元,全方位服務賦能區域協同發展。
五、綠色發展持續深化
堅持生態優先原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持續抓好「三治一增」,全面打響防治污染「十大攻堅戰」,實施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污染防治成效顯現。深入實施「治霾十條」和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優良天數達251天,比上年增加16天,為近六年最高水平。PM10、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8.0%、8.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低32.0%、22.1%,清潔能源佔比達58.8%。深入實施「治水十條」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重拳治水取得成效,地表水斷面Ⅰ-Ⅲ類佔比75.5%,同比提高7.2個百分點,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褰??鷳B治理成效在長江經濟帶建設座談會上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深入實施「治土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加強,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減少4.6%、1.0%。深化科學治堵,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建設計劃,開通郀I地鐵225公里,在建283公里,城區交通擁堵指數保持下降態勢。深入開展全域增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6.5萬畝,累計建成天府綠道2607公里,其中2018年新建各級綠道1914公里。森林覆蓋率39.5%,森林儲蓄量3506萬立方米。榮獲2018年度「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六、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全面提升高品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民生福利,城市發展與市民福祉緊密相連、共興共榮。「穩就業」政策深入實施,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鎮新增就業2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實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8元、22135元,分別增長8.2%、9.0%,連續四年穩定在8.0%、9.0%以上。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9:1。價格持續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4%。社會保障力度加大,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7.2億元,增長11.3%。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817.9萬人、850.8萬人。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供給增強,成都市共建成投用幼兒園98所、中小學55所,新增學位11.2萬個,新增三級甲等綜合醫院5家。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開展各級各類健身系列活動3178餘場次,參與人數達400餘萬人次,成功申辦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邉訒??嵤└咝?苌鐣?卫眢w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建成社區綜合體79個、示範性國際化社區4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新模式榮獲「2018年民生示範工程」第一名。連續10年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總體來看,2018年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和經濟發展面臨多種困難的壓力下,成都市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新經濟新動能支撐不足,結構性矛盾仍需調整,部分企業經營面臨困難,區域發展協調性有待提升。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成都市上下要堅定貫徹新思想新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新戰略新部署,持續推進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各項工作,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市民生活品質,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澳門衛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