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升「三遺」之城後首次放水節
「水靈潤城」助力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澳門衛視 都江堰消息(編輯 楓楊 攝影 何勃/劉傑)「砍榪槎,放水啰!」從巍巍雪山奔流而下的岷江水,萬馬奔騰般向天府平原浸潤開來。4月5日,「2019中國·都江堰放水節」震撼舉行,以「古法截流,傳承放水」為主題的放水節,驚艷了世界,這也是都江堰市獲「三遺」城市殊榮後首次放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放水節呈現出三大亮點:原版恢復古法截流、原版遵循傳統祭祀、原版再現放水盛況。
本次放水節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主辦,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渠首管理處、都江堰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協辦,成都演藝有限公司執行。
放水節巨大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再次被世界認同。以水為媒,以全球視野為導向,構建全域旅遊空間格局,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水文化淵源流長,恩波德水,水靈潤城,為都江堰市率先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注入了無窮活力,也為都江堰市創建天府旅遊名縣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原版再現綠色生態河工技術
恢復古法截流遵循傳統祭祀,再現兩千多年前的放水盛況
4月5日的《道解都江堰》實景演出現場,盛大的拜水、放水儀式讓遊客及市民無比驚嘆,最為印象深刻的是,本次活動原版恢復了古法截流的河工技術,嚴格遵循了傳統祭祀儀程,從而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放水盛況。此舉為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
都江堰放水節始於古代的歲修制度,而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長盛不衰、永續利用,也在於它兩千多年來保持了嚴格的歲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節,在渠首用特有的「榪槎截流法」,使用竹弧?q槎、竹席、卵石、黃泥等築成臨時圍堰,修外江時攔水入內江,修內江時攔水入外江,清明節內江灌區需水春灌,便在渠道舉行既隆重又熱鬧的儀式,拆除攔河榪槎,放水入灌渠,這個儀式就叫「開水」,放水節也因此得名。「這種古法截流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它是最生態綠色的古代截流方式,在本屆放水節中原版重現,也是本次放水節最大的亮點所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區人員介紹說。
在放水節活動現場,兩千多年前的放水盛況得以重現。今年的放水節嚴格按照了古代祭祀議程,原版再現古代放水節祭祀盛況:一以牛、羊、豬三牲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禮以祭祀江神,二響應川蜀百姓對大禹「岷山導江」和杜宇宰相鱉靈「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等治水的傳說以祭治水英雄大禹,三祭縱目蜀人祖先蠶叢。
規模浩大的儀仗隊抬着祭品由鼓樂前導,主祭官率眾人出玉壘關先到二王廟,祭祀李冰父子,頌歌、獻花、獻帛、獻爵、獻食,主祭官宣讀《祝詞》。然後到魚嘴砍榪槎放水。主持者一聲號令,「咚、咚、咚」三聲禮炮,身強力壯的堰工奮力砍斷魚嘴前阻斷內江和榪槎上的繩索。河灘上人群用力拉繩,榪槎便解體倒下,江水奔流而出。
除了放水節當天的「拜水大典」,其系列活動也是亮點紛呈。在「魚嘴論道」直播活動中,邀請了文化名人,以都江堰水利工程重要組成部分「魚嘴」為主題,舉辦「魚嘴論道」活動,講述放水節及都江堰的歷史、作用和意義;在都江堰灌區民俗文化人文風情展演活動中,以放水節為契機,展示都江堰及灌區特色歌舞等,以文創表演為載體,結合傳統川西文化充分展現灌區人文風情;在都江堰精華灌區媒體聯盟放水節採風活動中,特邀都江堰精華灌區聯盟成員單位,舉行都江堰放水節、七里詩鄉、灌區映像採風活動,通過各聯盟單位旗下平台,生動展現都江堰精華灌區鄉村振興新面貌。
遞向世界的嶄新名片
獲「三遺」城市後首次放水,世界認同三大價值
歲月如歌,時光荏苒,都江堰放水節年年相沿、世代傳承。除了原版再現古代放水盛況,都江堰此次放水節,讓世界認同了三大價值。
在歷史價值上,持續2000多年不衰。中國水利文化源遠流長,早在4000多年前,以大禹治水為代表的水利文化史,幾乎都與都江堰有關係。放水節能夠持續2000年不衰,因為它具體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大禹治水以來的水利文化史的連續性。
在文化價值上,體現了道法自然之精妙。放水節所展示的歲修工程,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哂孟惹亍傅婪ㄗ匀弧埂柑烊撕弦弧沟日軐W思想,對青城山道教文化的豐富和發展。而且其文化穿透力已跨越2000多年,至今深刻地影響着川西平原,形成今天四川盆地科學求實、順應自然、和諧包容、自在樂觀的科學和人文精神。
在科學價值上,開創了科學治水之先例。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在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除了充分利用特殊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自成體系,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工程學、力學、數學水平外,放水節所依託的歲修工程,如埋放卧鐵規定淘灘深度、設置水則,使用榪槎竹唤厮?染唧w的工程工藝技術,也有獨特的科技含量和很高的科技水平,充分表達了人類巧妙利用自然又順應自然的聰明才智。
據介紹,都江堰市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市域內的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熊貓棲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是全球極為少見的「三遺」城市。此次放水節,也是該市獲「三遺」城市殊榮後首次放水。
放水節引領旅遊人氣
豐富旅遊產品,「水靈潤城」為創天府旅遊名縣助力
慕名放水節而來的遊客,又一次刷新了都江堰市的旅遊成績單。清明小長假一拉開,都江堰旅遊人氣便不斷刷出新高。
都江堰市積極推動並引導旅遊行業打造旅遊新產品和新線路,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以滿足廣大遊客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使得旅遊市場持續火爆,假日經濟活力不減。
清明放水節、國際瑜伽節、西部音樂節、雙遺馬拉松賽……都江堰市推出的這些主題活動涵蓋了文化體驗、體育體驗、自然生態、康體養生等多個板塊,結合季節特點和歷史習俗,統籌安排舉辦時間,使以前的旅遊「冷門」變「熱門」、旅遊「僻靜地」變成「人氣地」,使得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同時,都江堰市充分哂谩嘎眠[+」的思維,因時、因地創新旅遊看點,讓都江堰旅遊產業發展有了更多創新空間和營銷目標市場,推進了都江堰市假日旅遊產品「自主研發」。此外,都江堰旅遊也正通過豐富旅遊產品,改變單一的門票經濟模式,推進旅遊產業化,通過「旅遊+」,讓都江堰旅遊實現從景區式觀光邁向全域體驗式旅遊。
除了引領旅遊人氣,以放水節為契機,「水靈潤城」還為都江堰市創天府旅遊名縣助力。全力推進天府旅遊名縣創建,都江堰市將專註旅遊主導、聚焦綠色發展,以全域化推進、全景式打造、全產業融合的發展思路,以產業功能區帶動、多元場景支撐、重大項目牽引的產業組織模式,致力建設旅遊產品最豐富、旅遊業態最完善、旅遊服務最優質的國際化旅遊目的地,接續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換通道,率先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
以放水節之名
開啟都江堰多彩之旅
在放水節期間,中外遊客們不僅現場觀禮盛大的放水儀式,還可以在此休閑度假,體驗「三遺」之城的精妙所在。
時下正值踏青健身好時節,在楊柳吐翠的明媚春光里,忘記城市喧囂,來一次清心洗肺之旅,深度體驗都江堰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在聞名中外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還可以親近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放鬆心情,拋灑笑聲;到灌縣古城品川西小吃,品味川西民俗文化。還可觀賞川西民俗節目,品味川西特色美食,感受都江堰濃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在此時節,都江堰還特別推出了四條精品旅遊線路,供廣大遊客選擇。
附:精品旅遊線路
線路一:太極養生深度游,一次身體修行之旅、一次心靈澄明之旅、一次養生智慧之旅!
Day1:遊覽灌縣古城,參與仿古「開城門儀式」——參觀都江堰景區體驗先賢治水智慧。
Day2:遊覽青城山景區,山中問道尋仙——與青城太極掌門劉綏濱一起享青城靈氣,共舞太極——聆聽青城太極養生課程。
線路二:這裡有最大的大熊貓種群,經野化後重回山林,實現大熊貓世界的道法自然天貓合一!
Day1:遊覽灌縣古城,行走在茶馬古道,體驗「西街」的穿越之美——遊覽都江堰景區,體驗先賢治水智慧。
Day2:親近大自然、親近大熊貓,遊覽熊貓谷或熊貓樂園,親手為熊貓萌寶打掃籠舍,備餐——遊覽青城山華西昆蟲博物館。
線路三:到都江堰消夏,這裡山歡水笑,在陽光的映照中,探尋森林深處,感受夏日山水運動之旅。
Day1:抵達都江堰虹口景區——體驗虹口漂流,不僅可以讓您感受遠喧囂而返林、近山野而歸真的生態魅力,更能讓大家享受「與浪共舞,激情飛揚」的驚險樂趣。
Day2:遊覽都江堰景區,感知先賢治水智慧——抵達安緹縵國際旅遊度假區,漫步在竹林深處,用雙腳感受泥土的味道,享受野趣的閑適時光。
Day3:從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乘坐直升機低空觀光或乘坐動力滑翔傘,俯瞰都江堰精華灌區——遊覽青城山景區。
線路四:普照寺為生活在都市之中的人們開闢了一處清心凈性的地方,一語禪機心得清涼,人即自由。
Day1:前往普照寺——參禪、抄經、品茶
Day2:遊覽青城山,尋仙問道——探訪青峰書院,在僻靜優美的名勝之地,靜下心來讀書。
(澳門衛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