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衛視 成都報道(編輯 楓楊)無視頻,不網絡。2018年,中國網民平均每天用手機上網多長時間?哪些網絡綜藝最受歡迎?今後網絡視聽內容的發展趨勢又是如何?短視頻行業在過去半年裡新增了半個億的用戶,針對短視頻行業的迅速崛起,各位業界大咖的觀點又是怎樣? ![]()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佈會現場
5月27日下午,備受關注的《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在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正式發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主任王常青,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中心主任、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顏梅,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新聞學系副主任蘇俊斌,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周逵,骨朵傳媒創始人兼CEO王蓓蓓,藝恩合伙人、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高文韜,北京勾正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喻亮星等參加了此次發佈會。
![]()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主任王常青
會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主任王常青上台致辭,他指出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社會各界支持和網絡視聽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網絡視聽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現在網絡視聽用戶規模日益壯大,節目傳播收看更加廣泛;網絡視聽市場日益繁榮,原創節目創作生產持續活躍;網絡視聽主體資源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為網絡視聽行業聚力賦能三個方面。他表示在網絡視聽新媒體時代,用戶是關鍵,通過用戶行為與需求分析,能夠發現網絡視聽新媒體相關業務的現狀,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有利於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對網絡視聽新媒體進行規範化管理,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結
隨後,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結對《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進行了詳細介紹。
![]() ![]() ![]()
據《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包括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了7.25億,佔整體網民的87.5%,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6.48億,網民使用率達78.2%,這意味着網絡視頻包括短視頻已成為僅次於即時通訊的中國第二大互聯網應用,高於搜索和網絡新聞。2018年,視頻內容行業市場規模達1871.3億元,其中短視頻市場規模由2017年55.3億元猛增至467.1億元,同比增長744.7%。
![]()
《報告》顯示,短視頻平台的市場格局基本上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由抖音、快手兩家短視頻平台所佔據,所佔份額達到了54.2%。第二梯隊包括西瓜、火山,第三梯隊包括馬鈴薯、播播、好看等等,分別佔21.9%,18%。「大家都極為關注短視頻,大量的資本和人才在往這方面聚集,因此將來還會有更新的增長,就像兩年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抖音,但是瞬間抖音就成為了第一大的短視頻平台,因此,短視頻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周結表示。
![]()
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報告》顯示2018年12月,中國網民平均每天用手機上網5.69小時,比2017年增加1個小時。「也就是我們在2018年更加依賴手機,天天盯着手機看,全國人民平均都增加了一個小時,增長的這一個小時增到哪裡去了?其中20分鐘是刷短視頻的,短視頻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增量。」周結說:「2018年短視頻一路追趕,終於在2018年6月份反超長視頻,成為中國網民最喜愛的視頻應用。在新增網民中,53%的用戶都會使用短視頻,這也說明短視頻對於新用戶的拉新能力是最強的。」
![]()
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內容傳播形式,它的構成是比較年輕化的。2018年的短視頻忠實用戶主要為90後、00後及學生群體。從職業結構來看,在校學生的短視頻用戶最多,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從城市分佈來看,短視頻用戶主要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忠實用戶五線城市佔比較高;從性別方面來看,短視頻忠實用戶性別佔比出現反轉,男性佔比超過女性,除此之外,高收入、高學歷群體對短視頻的使用率也是增長迅速,而且,短視頻應用在中老年群體中已加速滲透,40歲及以上人群的使用率增長了12%以上。
![]()
「眾所周知,短視頻主要承擔娛樂功能,優質內容是主導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在過去一年裡,短視頻平台湧入了大量優秀的視頻創作者這種優質內容的產生,也正是吸引用戶,促進短視頻增長的重要因素。」周結說道:「此外,短視頻也已然成為政務和媒體信息傳播的新平台。」
![]()
在2018年粉絲量TOP10政務號中,排名第一的「四平警事」擁有高達1043萬粉絲量,2018年粉絲量TOP10媒體號中,排名第一的「人民日報」粉絲量也有793萬。
《報告》指出,付費用戶規模迅速擴大,頭部平台內容付費成營收主力。
![]()
在網絡劇方面,2018年全網共上新283部網絡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短劇化、分賬或成為業主流。與此同時,網絡原創劇逐年下降,而IP改編卻備受青睞,年度熱劇多為付費獨播,古裝最多,包括《雙世寵妃2》、《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鎮魂》、《將夜》等。
![]()
在網絡綜藝方面,2018年全網共上線網絡綜藝162檔,較2017年增長14.1%。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芒果TV呈四足鼎立。而網絡綜藝市場投資規模同比增長58.1%,投資門檻也進一步提升。在TOP20榜單中,有17檔為真人秀節目,題材涉及選秀、舞蹈、體育、推理、音樂、旅遊、情感、競技、親子等方面,其餘三檔為脫口秀節目,包括《創造101》、《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明星大偵探第四季》、《明日之子第二季》等。
![]()
在網絡電影方面,網絡電影減量提質,2018年全網上線1523部,同比下降19.5%,獨播、付費比例擴大,影片時長向院線靠攏。以愛情、懸疑、動作、喜劇、劇情五大類為主,佔比達82.2%。其中,愛情片佔主導,在正片有效播放量排名前20的網絡電影中,動作片數量最多,包括《黃飛鴻之南北英雄》、《濟公之英雄歸位》等。
![]()
在網絡紀錄片方面,新媒體紀錄片產能大增,影響力已趕超電視。新媒體紀錄片呈現內容發掘成為各視頻平台發展的重點、工作室製作+視頻平台推出的紀錄片製作模式逐漸清晰、新媒體平台對紀錄片的傳播意識更明顯三個特點。TOP10榜單中包括《了不起的匠人》、《風味人間》、《創新中國》等。
同時,《報告》還對網絡視聽內容趨勢進行了分析。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針對業界的資深人士,中高層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受訪者主要來自於業界資深的從業人員,包括BAT網站的CEO、副總、部門主任,製片公司的老闆、節目公司的製片人、政府部門主管行業人士以及專家學者,相關從業人員等。
根據調查顯示,網絡視聽內容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家庭類、懸疑類網絡劇題材被看好,挖掘好故事成行業共識;
二、「互動劇」認知度不高,「泡麵劇」前景可期;
三、訪談脫口秀類綜藝持續被看好,原創文化類節目「逆襲」;
四、「微綜藝」認知度近六成、「微型化」或成為行業趨勢;
五、網絡紀錄片促紀錄片受眾結構轉變,網絡電影需破圈;
六、超過五成被訪者看好豎屏內容,內容單一化成為Vlog發展挑戰。
周結表示互聯網帶來了巨大的可能,傳統電視的形態在互聯網上確實做得非常好,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和創造,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場景和形態都會一一呈現出來,因此互聯網打開的不不止是空間,而是多個平面,互聯網視聽會有一個非常可觀非常繁榮的發展,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愛,更多的溫度和樂趣。
附:《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八個核心發現 ![]() (圖源:主辦方)
(澳門衛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