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衛視 都江堰消息(編輯 楓楊)把美的筆觸伸向雞犬桑麻,把詩的韻律流向鄉野田園,回歸田園生活的淳樸本真,用漁樵耕讀喚醒農耕鄉愁,讓詩意田園豐富天府旅遊名縣文化內涵。6月22日,在都江堰市柳街鎮七里詩鄉青城灣的田間,2019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拉開文化盛典,用一首詩的時間,穿行在都江堰的自然山水間,找尋記憶深處的天府文化脈絡。今年詩歌節由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成都市文聯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雞犬桑麻藤影荷聲里營造沉浸式體驗
文化大咖聚首天府精華灌區中的詩歌節
以傍晚的彩霞為幕布,將青城灣濕地莊園中的藤影荷聲和湖光月色做舞台,讓入夜後的蛙鳴當伴奏,川西壩子夏夜的自然之景配合優美的舞美效果,帶來的是別開生面的感官和體驗絕佳的感受。本屆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系列活動在川西林盤的自然田園風光中舉行,將柳街鎮七里詩鄉夜幕之下的炊煙寥寥、茂林修竹、小橋流水、蛙鳴狗叫,融入其中,再通過情景詩歌誦讀、柳街薅秧歌實景演出,在遊客面前徐徐展開一幅唯美的川西林盤生活畫卷。
![]()
為期兩天(6月22—23日)的詩歌節活動內容豐富,將呈現出多重亮點。詩歌節期間將先後舉行田園詩歌資料及手稿展、中國名家詩集簽名本展、鄉村美學—詩歌論壇、現場命題現場作詩比賽、與會嘉賓現場簽名售書、省級非遺「柳街薅秧歌」實景展演、2019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開幕式暨吟誦晚會、詩人採風、田園詩歌大講堂講座等活動。
中國音樂家協會原主席趙季平、被評為「最受讀者喜愛的中國十大詩人」的楊牧和李鋼將來現場感悟詩情。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張新泉,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選刊》主編劉向東,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大衛,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敕勒川,《莽原》副主編張曉雪,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星星》主編龔學敏,成都市作協主席熊焱,四川省詩歌學會會長曹紀祖,著名詩人孫文波、朵漁、張二棍、張遠倫、宮白雲、王一萍、韓玉光、李引弟、況璃、楊然、凸凹、彭志強、胡亮、呂歷、史小溪、羊子、向以鮮、李永才、李龍炳、王志國、曹東、張天國等與各區市縣文聯、詩歌協會等將共同參與,進一步擴大田園詩歌節品牌影響力。
![]()
除此之外,為了讓觀眾更好地欣賞每一個節目,本次田園詩歌節邀請了多位文化大咖擔綱導讀人,通過他們優美的聲音,引領現場的每一位觀眾走進詩文中的都江堰,感受天府文化的魅力。同時,還邀請語言藝術家、川劇藝術家、音樂藝術家等與學生彙集一堂,通過吟唱、朗讀、民謠、川劇等方式,多層次、多角度演繹天府文化。
以節為媒,打造「中國田園詩歌的新地標」
全面實施「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計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都江堰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建設、天府精華灌區、成都市建設「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川西林盤戰略部署。舉辦2019年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也是都江堰市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生動宣傳與推廣都江堰市文化旅遊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豐富天府旅遊名縣文化內涵,奮力建設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生動實踐。
![]()
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自2015年首次舉辦以來,迄今已是第五屆,影響力、美譽度不斷提升,特別是從2017年起永久落戶都江堰之後,已成為當今詩歌界的盛典。以節為媒,本屆詩歌節將,由中國詩歌學會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共同評選出中國田園詩歌領域的最高獎項——中國田園詩歌獎,柳沄、韓文戈、黑陶、謝君和余秀華等活躍於中國當代詩壇的田園詩人獲獎,並將在開幕當天舉行頒獎儀式,努力將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打造成「中國田園詩歌的奧斯卡」,成為中國田園詩歌的新地標。
以節為媒,文化帶動的還有更深層次的發展。為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建設,日前,都江堰市制定了《都江堰市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將緊緊圍繞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總體目標和「三城三都」總體部署,繼續堅定旅遊主導,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全域旅遊戰略思維,聚焦空間布局優化、頂級IP打造、多元場景培育、國際營銷拓展、品質服務提升,全面實施「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
![]()
據了解,該目標直指國際影響力的生態旅遊城市,按照行動計劃提升,經過3年努力,都江堰市城市生態環境價值將明顯體現,生態承載力顯著增強,旅遊產業體系發達、旅遊品牌世界知名、旅遊服務國際水準、旅遊帶動強勁有力,天府旅遊名縣的品牌價值和產業優勢進一步彰顯。到2021年,全面接軌國際旅遊標準,旅遊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旅遊配套更加完善,旅遊服務更加優化,國際魅力更加彰顯。建成區綠地率達42%,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0%,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50%;實現接待遊客達300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突破120萬人次,過夜遊客突破800萬人次,入境遊客人均停留天數在3.5天以上,旅遊綜合收入超過450億元,遊客人均消費突破1500元。
(澳門衛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