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Macao GlobalNews Help Mobile version
China China World Culture BuddhismNews

「菜單式點課」刷新基層幹部培訓新模式 都江堰市鄉村美學講堂開

Source:澳門衛視 Author:楓楊 人气: Release Time:2019-09-23
Summary:都江堰市鄉村美學講堂,掀起基層幹部提升高質量建設審美意識的熱潮 --「菜單式點課」刷新基層幹部培訓新模式 澳門衛視 都江堰消息 (編輯 楓楊)為切實提高鄉村文明高質量建設中的審美意識,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由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鄉村美學講堂

都江堰市鄉村美學講堂,掀起基層幹部提升高質量建設審美意識的熱潮
--「菜單式點課」刷新基層幹部培訓新模式
澳門衛視 都江堰消息(編輯 楓楊)為切實提高鄉村文明高質量建設中的審美意識,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由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鄉村美學講堂於7月中旬在青城外山著名書院—青峰書院正式拉開帷幕,一份持續2年包含50節課的沉甸甸的「菜單」在著名作家、釋道文化學者何潔女士的手中誕生。至此,都江堰市婦聯、市建設局、灌口街道、大觀鎮等部門和鄉鎮(街道)陸續在青峰書院進行「菜單式點課」,認領課程。200餘名基層幹部通過不同課程的熏陶得到一場鄉村美學素養提升的最好洗禮。
--「菜單」豐富,課程全面,專家權威
       這份「菜單」從《天府林盤》《古城鎮遺產保護》到《歐洲文化漫談》《西方近代文化》,從《文化熊貓》《川劇戲文》到《青城武術》《成都美食論》,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涵蓋方方面面,專家團隊匯聚了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著名藝術家李伯清,四川大學博導易丹,著名作家、學者岱峻,著名作家蔣藍,四川省川劇院院長杜建華等20餘名文化大家、專家學者,課程全面、專家權威,成為成都市甚至全省基層幹部培訓中專家資源最為豐厚、高端,課程最全面、權威的培訓樣板,其「菜單式點課」也是都江堰市基層幹部培訓領域裏的有效創新,「鄉村美學講堂」的主題設定成為當下普及和提高鄉村文明高質量建設中審美意識的良好抓手。
       7月14日,首期 「鄉村美學講堂」由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認領,在青峰書院創辦人何潔、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成都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周東,文化學者蔣藍的授課中展開。
       首場鄉村美學講堂上,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進行了《六論都江堰》的主題講座,首先發問「都江堰最初的功能是什麼?」便引起了在場聽眾的興趣,現場互動熱烈。袁庭棟認為,愛都江堰就需要深入了解都江堰,才會從熱愛發展到建設,因此他圍繞都江堰的功能、歷史、經濟、文化等六方面論述都江堰,深入淺出地為大家展示了都江堰之美。課堂上,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並積極討論,圍繞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樹立遵循鄉村美學規律的理念,保持鄉村多樣性,發揮文化和美學的引領作用,共同營造出美麗和諧的鄉村文化氛圍,讓美麗鄉村在鄉村美學中提升等鄉村美學課題,展開深層次探索。
       周東和蔣藍先後以《李冰的大江大河》《天府文化中百科全書式的人才特殊性》為題,就新農村文化、林盤中的建築、人才的重要性等闡述了在生產生活中融入的鄉村美學。
       前來聽課的青城第一峰民宿負責人馬越頗為感慨,「鄉村美學講堂為我們搭建了豐富優質的學習平台,通過鄉村美學探索新型城鄉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以美作為我們追求的終點,讓鄉村和城市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煥發出應有的生命力。」
       都江堰市石羊鎮黨委書記楊源寶感嘆,「老師的講課不僅可以提升我的文化素養,還讓我聯想到在川西林盤修復中需要運用鄉村美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和思考鄉村振興,做到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
--都江堰市開啟「菜單式點課」新模式 
       從7月中旬開始,鄉村美學講堂在青峰書院每半月開課一次,將持續兩年,20餘名文化大家和專家學者的授課將借鑒傳統、穿越古今,努力提升基層領導幹部的文化素養和美學修養,拓寬思考破解都江堰市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的思路舉措和現實路徑的方法,把學習效果轉化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實踐能力。
       7月31日-8月1日,都江堰市婦聯認領課程《民宿—鄉村之美》《民國·家風》;8月17日,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認領課程《美在你身邊》《攝影之道--匠心之美》;8月23日,都江堰市建設局認領課程《兩千年的傳承--文化之美》《天府林盤》;9月4日,都江堰市大觀鎮認領課程《四川農村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美學是流動的--光影藝術中的起承轉合》;9月6日,都江堰市灌口街道認領課程《李冰父子的工匠精神光耀中華》……
--林海之中的知識之舟,鄉村美學的守望者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一些造福後代,給歷史留下文明記憶和精神瑰寶的事情。」在當天的鄉村美學講堂上,青峰書院山長、鄉村美學講堂的號召人何潔深情說道。在何潔看來,鄉村美學不只是一種美學,更是一種精神。
       年近80歲的何潔是「2019年青峰書院鄉村美學講堂」號召人,大家平常都親切的管她叫「何媽」。早在20世紀50年代,何潔就與都江堰結下了不解的情緣。2006年,本着要自創一片文化凈土的初心,年過甲子的何媽媽用八年的瀝血墾荒,投入到青峰書院的修建時光中,讓青峰山的這處荒蕪變為一方文化傳承的熱土。
       青峰書院北接幽幽青城、南臨森森古剎,東瞰千里平原,西望萬古雪玲。書院坐西向東,是一所求索問道、集賢參學、休閑頤養的清凈地,由釋道文化學者、著名作家何潔創建,書院三面環山,層巒疊翠,森林合抱,古木簇擁,為四合兩樓一底的仿明清建築。內設青峰山房、圖書館、講堂、會議廳、創作室等,是一所藏書45000冊的「鄉村圖書館」。書院創建至今,常年開辦各種純公益的學術講座和佛道文化的高層次研討。
       青峰書院創辦人何潔長期紮根農村,不斷與時俱進,秉承一份文化自信和社會擔當,歲月如梭,一晃到了2019年,不久前的一次生病讓何潔陷入深思,她在想如何把生命的最後期限變成最大的生產力?她想到了高質量發展鄉村文明建設和普及美學常識,於是,鄉村美學講堂便應運而生。
       鄉村美學講堂是都江堰市在鄉村美學領域的一次專業培訓和學術探索,更是成都首個以鄉村和美學作為主題,實行「菜單式點課」的先行者。課程的持續開展將切實提高鄉村文明高質量建設中的審美意識,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為深入推進都江堰市精華灌區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搭建了豐富優質的學習平台,也是都江堰市為推動全域經濟發展,加快實現都江堰市「兩個率先」助力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設的生動實踐,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現實。
(澳門衛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Editor:楓楊
HomePage | Macao | GlobalNews | Help

 PC version |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