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Macao GlobalNews Help Mobile version
China China World Culture BuddhismNews

赴一場科幻盛宴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舉行

Source:澳門衛視 Author:楓楊 人气: Release Time:2019-11-22
Summary:澳門衛視 成都報道 (記者 楓楊)11月22日至24日,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正式舉行。據了解,本屆大會以「多元幻想,多彩未來」為主題,將舉辦「2019科幻高峰會議暨亞洲科幻會議」和「銀河之夜」頒獎活動,以及40餘場分享和討論活動

澳門衛視 成都報道(記者 楓楊)11月22日至24日,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正式舉行。據了解,本屆大會以「多元幻想,多彩未來」為主題,將舉辦「2019科幻高峰會議暨亞洲科幻會議」和「銀河之夜」頒獎活動,以及40餘場分享和討論活動。

       開幕式儀式上,成都市政府副市長曹俊傑,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四川省科協主席李言榮,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先後致辭。會上還頒發了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名譽主席及顧問證書,國內科幻機構代表共同宣示支持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首席研究員三豐發佈的《2019中國城市科幻指數報告》中,成都市在產業發展和政策支持方面表現突出,總得分位列第一,榮獲「2019中國最科幻城市」。
       本屆大會上還公布了由成都市科協主辦的「100年後的成都」科幻作品徵集活動的獲獎名單,《影像志:味之城,或城之味》《100年後的成都》《百年後成都的空中生活》《重生》等一批以成都為背景的科幻小說、科幻畫、科幻短視頻獲獎。
       開幕式上,四川大學、《科幻世界》雜誌社和四川省科幻學會舉行了共建「中國科幻研究院」的簽約及授牌儀式,中國科幻研究院的建立將為提升我國科幻研究水平、推動科幻文藝創作、指導科幻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為提升我國科幻理論研究水平,夯實四川科幻理論高地地位,《科幻世界》聯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共同創辦國內首個科幻學術期刊《科幻評論》,為廣大科幻研究者、科幻作者和科幻愛好者提供一個整體把握中國科幻理論研究成果的高質量平台。

「100年後的成都」科幻文學作品一等獎獲得者楊晚晴接受媒體採訪
       楊晚晴在採訪中表示《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作品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他告訴記者自己學經濟學學了七年,他認為作為文理劃分,經濟學是兩者兼顧的學科,對自己的寫作和思維方式都有着一定的幫助。「在寫作過程中,對於科學知識方面還是比較擔心,畢竟這種事情有時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科幻作品對這種知識要求特別高。」楊晚晴說:「但我覺得科幻主要的精髓不在於自身對科學知識的全盤掌握,而是在於自己對於科學的信仰,你的出發點是信仰科學,全世界都相信它,在此基礎上寫,哪怕出現硬傷,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這是一種世界觀的問題。」
2018年雨果獎短中篇獲獎者蘇珊·帕爾梅接受媒體採訪
       蘇珊·帕爾梅在採訪中表示整個科幻小說的發展是需要文化視角的一些交換,這樣才會更多的推動整個科幻事業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女性作家得到的關注比較少,但我認為,她們把自己不同的經歷與認知寫進作品中,使作品變得更加的與眾不同,這是用她們的個人經歷為作品添加了更多的東西,這是非常好的。」蘇珊·帕爾梅對於目前一些科幻小說正在成為一種角色或者故事性導向型的趨勢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科幻小說還是得以讀者為主,「讀者覺得它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讀者喜歡這種科幻小說里的元素,這才是最重要的,我覺得我們還是應當更多的注重科幻小說本身的故事性和可讀性。」蘇珊·帕爾梅說。
       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自1991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辦會規模逐漸增大,議題逐漸多元化,文化與產業的融合也逐漸加強。本屆大會活動由「1+2+N」體系組成:「1」即一個開幕式;「2」即兩大主題活動,2019科幻高峰會議暨亞洲科幻會議、「銀河之夜」頒獎活動;「N」即多項國際科幻專題論壇,包括亞洲科幻會議分論壇、科幻產業類論壇、科幻文化類論壇。
(澳門衛視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Editor:楓楊
HomePage | Macao | GlobalNews | Help

 PC version | Mobile version